磚雕是中華民族特有的藝術形式。走進廣德市傳統土窯改造的皖南徽磚博物館,這里空氣里混合著泥土的氣味,古窯里沉淀著厚重的歷史文化。館內陳列歷代磚雕作品,當地的磚窯工匠向群眾現場展示陶罐以及磚胚的制作過程,通過“文化+產業”的模式,傳承展示皖南區域歷史悠久的傳統青磚燒制和磚雕工藝。
據了解,該博物館是由皖南磚雕省級非遺傳承人黃章程打造。他對磚雕技藝有著濃厚的情結,從事磚雕行業20多年,在泥與火的交融中,他始終堅守著自己的夢想,向世人展示著徽磚上的藝術之美。自小從事徽磚制作的他,不僅有了自己的徽磚產業,更希望通過文化展示傳承好這一傳統工藝。
廣德市新杭鎮百家廟缸瓦窯村民組徽磚燒制歷史悠久,這里的村民曾是以徽磚制作為主要生計,至今還保存著較為完整的古窯。黃章程利用廢棄的傳統土窯進行改造,自費籌建皖南徽磚博物館。經過幾年的建設,目前博物館已經初現雛形,館內陳列著黃章程自己生產制作的,以及多年收藏的300多件磚雕作品,這些作品栩栩如生、刻畫細膩、線條流暢,展示了精湛的磚雕文化,顯示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藝術技巧。
博物館除了展示磚雕作品,同時還開展一些研學活動,磚窯工匠現場展示陶罐以及磚胚的制作過程,并提供古窯遺址參觀,學習磚瓦文化的歷史演變、各類古建筑的機構組成及寓意,還可以進行手工制陶、陶畫、拓印等,讓大家對傳統工藝有更加深入的認識,更好的傳承傳統文化。
“我創建皖南徽磚博物館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展示徽磚文化,搭建一個磚雕技藝傳承和文化藝術交流的平臺,延伸文創產品的開發的同時為中小學生提供一個研學和勞動的教育實踐基地?!秉S章程介紹說。
非遺及其承載的文化能更好的傳承與涵養,既要借助看得見摸得著的象征性場景與物品,也要更貼人們的生活。皖南徽磚博物館將非遺資源與文化創意結合,在磚上做文章,形成產品向業態、場景、創新轉化,有些被雕刻成山水國畫,有些則被打造成棋盤、硯臺等文創產品,提供非遺轉化、創新的載體,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傳承發展,較好地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
新杭鎮正在通過文旅項目帶動,不斷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將博物館與箐箐生態、桃谷迷宮等景點串聯起來,形成精品旅游線路。下一步,該鎮百家廟村準備以集體資產的形式入股,依托皖南磚雕博物館,發展文旅產業和文創產品,做好一塊磚,在磚上做加法,推動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喻學超 汪成?。?/p>
中安在線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皖B2-2008002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廣告發布誠信單位